一场关于酒店房间的小旅行

近来在社交平台上,有一种名为“room tour”的vlog形式,深受年轻人的喜爱。顾名思义,room tour就是房间游览的意思。这类视频以房间为拍摄对象,可以是新家介绍,也可以是居家日记。
如果你有一个“旅行酒店控”朋友,那她(他)很可能热衷于记录旅途room tour。当你出门旅行时,这位朋友会第一时间闻讯“赶来”,让你分享酒店环境的照片、视频,而非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美景。尤其听闻你订了一家很有特色的酒店时,朋友恨不得让你一进门就录制一段room tour视频,然后才心满意足结束“纠缠”。
我就有这样一个“烦人精”朋友。
刚开始旅行时,我也按照常规玩法,认真积极打卡大家推荐的景点。后来“偶遇”了一些颇为惊艳、体验甚至比景点更深刻的酒店后,我的旅行思路逐渐发生改变:策划某些地方的旅行线路时,思路可以是“酒店优先,再看景点”。
例如有一年我们去云南自驾,路过奔子栏镇。本来我们是准备去周边徒步赏景的,奈何天公不作美,倾盆大雨下了一整日,根本无法出门。然而,那次记忆并不算糟糕。因为酒店内部居住环境相当舒适,木质家具和文艺装修风格给人一种平和、温馨的感觉,而宽敞丰富的公共空间,让住客就算宅在酒店也不无聊。
我依然记得,那家酒店有一个临水的图书阅览室,屋内弥漫着温柔的晕黄灯光和咖啡香气,我坐在大落地窗边翻书,阅读一个学者的旅行随笔。窗外哗哗雨声形成治愈的白噪声,窗子下方就是江水翻滚。就是这样一个雨天临窗看书的记忆,让我念念不忘,甚至完全不会因为那次旅行足不出户而遗憾。
如今,很多大型度假酒店都会丰富室内设施,健全公共区域功能,让住客在酒店内就能获得一些不错的体验。除了传统酒店服务,表演秀、手工课程、亲子游戏项目、旅拍服务等,打造出一种“在酒店也能好好旅行”的气质。
今年春节,我们回老家首次尝试入住度假酒店,发现酒店非常努力地营造出热烈的过年氛围感。除夕早晨,酒店大堂就摆上长桌和手工材料,住客可以随意书写春联、制作花灯。大年初一,门口有专门的舞狮表演和新春好物市集,游客还可以租赁传统服饰拍写真,酒店整体就仿佛是一个迷你的过年庙会现场。
除了充分“挖掘”每个酒店的玩法,我还有个特别的爱好:会在不同城市打卡同一品牌酒店。
从实用角度来讲,坚持住同一品牌酒店,可以积攒会员积分,从而获得一些后续权益。
而从精神满足感出发,“长情式住酒店”能解锁一种类似于新奇冒险的“探索者”玩法。比如有的连锁酒店以主打设计美学的建筑出名,有的以可口的“欢迎甜品”深入人心,有的则以独具慧眼的选址见长……这些“共同要素”,会让你在不同地方落脚过夜时得到一种熟悉的亲近感,冲淡旅途奔波的疲劳。
而就算是同一品牌酒店,也会展现出美妙的差异性和“在地”感。
每次去云南、西藏旅行,我都喜欢住某一个向来与当地自然景致完美融合的连锁酒店。该系列酒店装修主打古朴、传统路线,会有诸多体现当地民俗特色的摆设、布置和书籍,你置身其中,恍若光临一个展示当地文化的小小博物馆。
而该系列酒店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选址,虽然交通相对不便,但是景致一定不会让你失望。有一年我们沿着滇藏线自驾游,沿路都住该系列酒店,就连续解锁了好几段底色迥异、纷繁的入住经历。
比如,有一晚我们住在海拔4400米、能看到冰川的村子里。高海拔难免令人畏惧,且这家酒店是悬崖上相对孤独的存在,但是酒店提供包含弥散式供氧的房间,从落地窗就可看到毫无遮挡的冰川和星空。
解锁了“高冷”美学后,该酒店的另一个落脚点,则瞬间显得柔和、恬淡。房间面朝澜沧江,你可以坐在小院子里喝酒,抬眼就是银河轻挽一江水,这就与看冰川的那家店入住体验差异极大,仿佛你无意中看到同一个人的两个侧面。
还有一处分店,提供徒步向导服务,走进草原和丛林,你有机会偶遇可爱的野生动物。
某年秋天,我竟因为参与了该酒店举办的线上摄影大赛得到了一个惊喜小礼物:收到从那风光绝美的远方寄来的一箱雪山苹果。
当我坐在北京家中,“咔嚓”一声咬下香脆可口的苹果时,有关旅行的诱人气息扑面而来,这简直是一封有甜味儿的“邀请函”——远方,大概不远了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